南通市十三五规划课题
能力导向下的农村高中数学活动课堂开发研究
开题报告
启东市第一中学 宋凯东 王晓东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当前农村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仍普遍存在着教师“满堂灌”的现象,不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不利于数学课堂的师生良性互动,最终不利于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根据农村学生的特点,引领学生形成观察和思考问题的学科视角显得至关重要。本课题旨在通过教师积极开发数学活动课堂模式,构建多种可操作性的活动模块,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去实现知识的再创造,从而在一定范围内改变农村”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弊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体能动性和认知内驱力,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效益。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外对活动课程的相关研究成果.基本上都是围绕活动课程的价值、设计和实施三个主要要素而进一步的展开。主要侧重在活动教学的意义、流程、组织等方面展开研究,使教学者们对活动教学的推进有了比较明确的方向,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课题与论文有很多,但研究的对象层次、学科和研究的着眼点都有不同。以往的研究还表明,农村中学教师”包办”学生的思维比较突出。而这些研究都证明了活动教学、能力立意是数学教学的趋势,否则农村中学的学生只会死做题,教学效果不佳。这些研究都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师生在教学实践中是平等;在教学方式上提出”先学后教”,改变教师一言堂的陋习,把课堂还给学生,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营造一个师生互动、人人参与的交流合作轻松和谐关系。
(二)国外研究现状
比利时哈维尔·罗杰斯教授提出的”整合情境教学法”,其实质也是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活动。英国数学课程在应用性、实践性方面的特点是令人瞩目的。20世纪80年代末,英国国家课程委员会认为数学教育中的主要问题是基础知识的数学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之间存在互相脱节的现象,因此提出了有关加强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意见。目前,英国数学课程十分重视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并形成了系统化的体系。
“做中学”理论首先是由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约翰·杜威提出来的,并由他的学生我国的教育家陶行知把他的理论具体化,杜威以”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为依据,提出了举世闻名的”做中学”教学理论基本原则。这个理论发展到今天,便是活动类课程。在”做中学”的课堂上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更有效。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1、让农村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去实现知识的再创造,从而在一定范围内改变农村”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弊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体能动性和认知内驱力,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效益,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2、在数学活动课堂中,学生应该主动地跟随老师的思路,主动地动脑、动手、动口,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各方面能力。
3、在活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要善于联想,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总之,通过本课题研究找到一条提高数学活动教学的基本路径和操作程序,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
四、课题概论界定
能力导向下的农村高中数学活动课:是指在农村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以及高中数学的特点与学生心理特点,设计、组织、调控的以学生为活动主体的,以师生互动问答、学生展示交流为主要途径,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审题和解题能力为目的的活动课型。
能力导向下的农村高中数学活动课开发研究:课题组结合所在农村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发针对性较强的数学活动课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如数学探究活动、实验活动、游戏活动、小组合作活动等,通过教师的引导与激励,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从而生成知识、获得能力的过程。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研究目标、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
1.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2.系统论:
系统是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整体观念。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功能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而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质,部分之和大于整体。研究以能力为导向的活动教学研究的目的在于调整有效教学系统结构,协调有效教学各要素关系,使有效教学系统的要素、环境、目的达到最优化。
3.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青少年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活泼好动,思维敏捷,表现欲强。他们希望参加有趣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展示自我风采。对那些远离生活,枯燥乏味的内容则持冷漠态度,当课本内容不能吸引他们,校内活动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时,他们就会转移兴趣和注意,产生厌学情绪,如果能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就能加速学生的发展,避免产生厌学情绪。
4、美国著名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How arel Gardner)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
该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教育的起点不在于学生一个人在数理逻辑上智能领域有多聪明,而在于教师怎样开发学生优势智能领域,要在教育中彰显学生个性,实施个别差异教育,使拥有不同天资和禀赋的学生在实施个别差异教育中能够得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
2. 研究目标:
正确认识本课题研究意义;加深认识数学活动课的特点;了解开发数学活动课的现状、问题与寻找突破口;优化开发数学活动课的途径和实施流程,使之更具有操作性;探索符合农村高中学生实际的活动课。
本课题便是在课堂教学的组织上进行变革,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活动中质疑、探究,在活动中展示学习的成果,在学习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
3.主要内容:
1、数学活动课的性质特点:注意与高中活动课程的区别,数学活动课与探究活动、教材知识的有机联系,加强学生实践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体现”个体体验”、”智力参与”、”主动活动”的学习特征。
2、数学活动课的开发途径:探索和优化数学活动课的上课模式,开发多样化、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
3、数学活动课的实施方式: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注重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注重数学思想方法渗透以及数学素养和科学态度的形成。
4.创新之处:
根据农村高中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困难,运用数学学科内容和活动方式,开发适合农村高中学生的数学活动课型。依托数学课程资源,拓宽数学活动课堂的渠道,不局限于探究活动(还有实验活动、小组合作活动等),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通过创设数学问题活动课情境,在推理、引申、论证、探究等活动中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课堂实践研究法——每位参加本课题的教师和学生都可以看成“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思考者、实践者和探索者,对师生在课堂实践研究中,不断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学生在课堂中一直处于思考状态,养成追根究底的习惯。
2.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进行研究。课题组组织理论学习,由主持人提供一些学者的专著供课题组成员阅读。
3.调查法。学生对研究内容进行社会调查,分析总结。教师也对开展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社会调查,对学生的调查情况进行调查,针对出现问题进行指导。
4.经验总结法。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要不断总结,同时要认真整理数学活动课程教学模式,使数学研究形成完整的资料。
七、课题人员分工
课题负责人:宋凯东(启东市第一中学) 王晓东(启东市教师发展中心主任)
姓名 |
工作单位 |
专业技术职务 |
研究专长 |
课题组中的分工 |
李凯 |
启东市吕四中学 |
中学高级 |
微课展示 |
理论研究 |
朱伶鹭 |
启东市第一中学 |
中学一级 |
课件制作 |
课题研究、调查 |
李岳 |
启东市第一中学 |
中学高级 |
课堂实践 |
课题实践、收集资料 |
龚飞 |
启东市第一中学 |
中学一级 |
课堂教学 |
资料分析 |
浦佩华 |
启东市第一中学 |
中学二级 |
课堂教学 |
实施 |
施健华 |
启东市第一中学 |
中学一级 |
课堂研究 |
实施 |
沙红丽 |
启东市第一中学 |
中学一级 |
课堂实践 |
课题总结 |
八、课题研究步骤
经课题组成员共同讨论,本课题分四个阶段举行:
第一阶段(2016年10 月—2016年12月)课题准备摸底,课题组成员通过课堂实践、课外问卷调查、考试统计等形式对学生就基础题的变式训练、课堂思维活动、问问题的意识习惯进行调查,建立了初始档案。
第二阶段(2017年1 月—2018年10月)研究反思,课题组成员通过观察、实践反映、数据分析,探讨在实践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调整丰富课堂研究方式。
第三阶段(2017年11 月—2018年12月)总结,各成员在实践中经过不断反思,得出最适宜激发学生思维的方法与课堂实际操作手段,进行课题研究总结,将实践探索从理论上加于升华。课题主持人撰写论文和总结报告。
第四阶段(2019年1 月—2019年7月)做好课题鉴定工作,请专家组进行评估和验收。
九、课题成果及完成人
1、研究报告(宋凯东)
2、论文(王晓东、宋凯东、李凯、朱伶鹭、李岳)
3、系列校本学科建设资料(公开课、示范课、活动课课件开发资料)
(龚飞、浦佩华、施健华、沙红丽)
4、南通市级活动课课堂实录、启东市级活动课课堂实录(宋凯东、李岳、李凯、朱伶鹭)
5、基于培养学生思维形成课型展示(强调学生活动)(启东市第一中学数学组)
十、研究保障条件
1、成员曾完成的课题成果:第二主持人先后主持和参与5个省市级课题的研究,并已经结题。探索总结出《微型课题研究式教学模式》获江苏省基础教学成果特等奖。核心人员两次获南通市青年教师好课评比一等奖,2015年江苏省微课比赛中获二等奖,近三年,在省市级刊物发表论文近10篇。参与国家级课题研究获三等奖。
2、组织保障:学校将成立以校长挂帅的总课题组(能力导向下的学科系列),在此基础上相应建立以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牵头的各子课题组,健全课题研究的实施网络,全面调控课题研究的运作。
3.场地保证:主持人所在学校系政府投资4亿多元投资兴建的新学校,拥有一流的图书馆和电子图书资料。市教师发展中心在校园内合所办公,开展活动方便易捷。
4.经费保证:本课题的研究获得学校先期研究经费5000元,学校承诺将为课题组有关成员完成课题提供一切可能的物质和时间保证,并同意承担本项目的管理任务和信誉保证。
5、时间保障:核心组成员每月活动一次,每月开设两节教研课。课题组成员每月开展专题研讨活动一次。
相关公告
地址: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江海南路158号 电话:0513-83391008
传真:0513-83391007 邮箱:qdsdyzx@163.com
Copyring © 2020 启东市第一中学版权所有 苏ICP备15013668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南通
微信公众号,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