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
/
江苏省 “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全寄宿制高中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有效性实践与研究 开题报告

江苏省 “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全寄宿制高中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有效性实践与研究 开题报告

  • 分类:教育科研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7-12-26 20:47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江苏省 “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全寄宿制高中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有效性实践与研究 开题报告

【概要描述】

  • 分类:教育科研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7-12-26 20:47
  • 访问量:
详情

江苏省 “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全寄宿制高中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有效性实践与研究

开题报告

启东市第一中学课题组 高德群 黄晓军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当前,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随之产生的国内外对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及教育对策方面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很多,但是通过校本特色教育资源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方面的研究则不太多,大部分专家学者教育研究的触角也尚未延伸到高中特别是全寄宿制高中这一板块上来,针对性的团体心理辅导研究更是几近空白。全寄宿制高中学生团体心理辅导,即针对全寄宿制高中学生较活泼、交际面广而又易焦虑、孤独等特点,引导学生在受过心理学理论与技能专业训练的指导者的帮助下,围绕学习问题、人际交往、情绪的调控等主题,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讨论共同关心的问题或分担相似的痛苦,以促进成员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反馈、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更好的调整自己和适应环境,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教育和预防,以发展为主的特色型团体辅导方式。这一课题的有效性实践与研究,对于创建和谐校园、和谐教育,促进学校长足发展,促进学生个性成长和心智发展,有着扎实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团体心理辅导在西方最早起源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其中心概念是团体心理辅导由从英文group counseling翻译而来。因此,也可译为团体咨询。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助人过程。团体心理辅导的特色在于能培养人的信任感和归属感,由对团体的信任到信任周围的其他人,由对团体的归属感扩大到对学校、社会及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至今,已被全世界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者认同。柯瑞著《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2006)、卡罗尔著《青少年小组游戏治疗师手册》(2007)等论著影响均较大。

  日本学校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研究既吸收了西方心理学的精华,又保持了本民族的传统,在发展过程中避免了全盘西化的倾向,更具有本土性和适应性,为亚洲其他国家的学校心理辅导发展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经验。日本东京吉森女子大学的富库哈瑞教授是此研究的代表。

  团体辅导的方法在中国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是由清华大学的樊富珉教授开始传播的。最初是在大学校园里运用,如今主阵地已在中小学校园。而且呈现出从研究方法、辅导方式到工具使用的不断更新态势。

  在已有的中学团体心理辅导理论研究中,国内比较突出的如,金家新、杨彦平等的研究显示,团体心理辅导对缓解中学生考试焦虑有一定作用;袁贵勇、侯文婷等的研究显示,团体心理辅导对中学生网络成瘾有一定作用;孙妍、吕京京等的研究显示,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改善中学生的情绪水平,在其他领域的资料尚不全面。

  根据检索近十年CNKI全文数据库有关团体心理辅导研究文章,可以看出国内研究有“四多四少”:1.团体心理辅导的对象两头多,即以大学生群体和小学初中生为主,以高中生为辅导对象的比例很小。2.团体心理辅导类的研究理论综述所占比例最多,其次为人际交往;涉及寄宿制高中学习和生活心理特点的辅导目前很少。3.涉及的领域开始逐渐增多,近些年团体心理辅导的内容发生了多样性的变化,从过去的自我成长、人际交往、情绪抑郁等主要领域,开始向网络依赖等崭新领域尝试探索,以中学生作为团体心理辅导的对象主要涉猎的领域有自我概念、厌学心理、自信、学习的适应性、学习动机等领域,但多数还是偏向于发展性团体,治疗性团体辅导因为对团队领导者的要求比较高,数量还是较少。4.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和城乡差异,沿海一线大城市如广州、上海等团体心理辅导是较普遍的,某些高校的心理学专业在全国都很著名,像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这无形中带动了本地的心理学推广;而广阔农村和中小城市则往往较多空白。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全寄宿制学校可追溯到英国14世纪公学制度,目前欧美、澳洲各地均特别重视寄宿制学校的软硬件建设。我国寄宿制高中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方才兴起,但发展迅速,已成为高中教育阵地的重地。

  全寄宿制高中有其优势,但是客观的说,学生也容易产生负性情绪和不良心理,其因有二,一是比起普通学生,他们接触社会家庭的时间要少得多,生活比较单调;二是全寄宿生活自由度小,人的某些可通过与社会人群的交往及家庭生活得以调节的负面情绪无法得到及时调节。但由于是新事物,大部分专家学者教育研究的触角尚未延伸到高中特别是全寄宿制高中这一板块上来,针对性的团体心理辅导研究更是几近空白。主持人所在学校系按20轨建设的占地300多亩的教育航母,学生达近3000人。这样的寄宿制规模在省内外的寄宿制学校中都是极具样板意义的。因而课题研究也就具有相当的理论意义和推广价值。

  其理论意义在于:

  1.通过对全寄宿制高中团体心理辅导模式的研究,带动对新型寄宿制高中的学生成长指导及相应的心理教育、安全教育、课程建设、德育模式的改革与确立,寄宿制校园文化的建设等方面的研究。

  2.通过课题研究,解决或缓解寄宿制学校学生较多存在的孤独、焦虑、无助等心理,探索出一条适合寄宿制学校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路,丰富团体心理辅导研究的内涵与外延。

  3.通过课题研究,致力追求新的学校管理秩序,寻求到传统高中与现代大学之间的最佳切合点,对其他全寄宿制高中乃至普通高中在新高考背景下变革教学理念、心理教育方式、安全教育机制等方面产生强大的理论辐射效应。

  4.通过课题研究,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自主能力、自律能力、自治能力和自理能力,为学生终身健康发展奠基。

  其应用价值在于,找出一条适合大面积改善中小学生特别是寄宿制高中学生心理状况的路径,为本校及省内外相关学校心理教育机制的发展提供依据。

  四、课题概论界定

  全寄宿制:是指在所有学生离开父母、全天候独立学习和生活于校园的背景下,由学校承担对全体寄宿生在校期间的教育教学、学习生活和安全管理的办学模式。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的情境下进行的,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和助人自助效果的心理辅导形式。

  全寄宿制高中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有效性实践与研究:是指针对全寄宿制高中学生较活泼、交际面广而又易焦虑、孤独等特点,引导学生在受过心理学理论与技能专业训练的指导者的帮助下,围绕学习问题、人际交往、情绪的调控等主题,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讨论共同关心的问题或分担相似的痛苦,以促进成员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反馈、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更好的调整自己和适应环境,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教育和预防,以发展为主的特色型团体辅导方式。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研究目标、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

  (一)理论依据:

  (1) 美国人本主义团体辅导理论。从上世纪60年代罗杰斯的“会心团体”(EncuonterGorPu)开始,团体辅导理论从此进入日常生活。

  (2) 教育学理论:教育活动是有目的的活动,这种活动的最高目的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成员,使人得到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从个性养成开始,逐渐形成健全人格和完善知识能力体系,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入一个自主的、积极的、充满创造性的学习过程。

  (3)心理学观点:在“需要、诱因与动机”的关系中,需要是人对某种客观要求的反映,这种要求可以来自有机体的内部(内环境),也可以来自个体周围的环境;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这表明适当的团体活动,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研究目标:

  探寻普通高中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模式及具体应用的方法和途径,建设全寄宿制高中团体心理辅导全新理论框架,构建有效的学生成长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体系,形成全寄宿制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特色,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全面素质的提高。

  具体目标:

  1.构建具有普适性的全寄宿制高中团体心理辅导范式,完善辅导结构,优化辅导过程,提高辅导效率;

  2.编写系统的集教案与学案为一体的团体心理辅导教本,实现实践的升华。

  (三)主要内容:

  团体心理辅导对于学生人际与冲突解决的有效性实践与研究。

  (包括自我了解、自信心建立、自卑感克服、自我期待、生涯规划等)

  团体心理辅导对于学生学校与社会生活的转折与适应的有效性实践与研究。

  (包括初中到高中、社会生活的变化及观念转变等)

  团体心理辅导对于学生自我角色与自我探索的有效性实践与研究。

  (包括合作与包容、亲子沟通、亲师沟通、异性相处等)

  团体心理辅导对于学生压力与情绪管理的有效性实践与研究。

  (包括考试焦虑缓解、考生情绪、学习压力、挫折、管理等)

  团体心理辅导对于学生校园危机干预的有效性实践与研究。

  (生命教育、灾难事件后心理复原等)

  研究重点:探索团体心理辅导中,针对特定全寄宿高中学生产生的各种心理状况,何时采用团体心理辅导更有效,及应用哪些模式更有效。

  (四)创新之处:

  1.本课题的最大创新之处在于,寻找适合高中特别是寄宿制高中特点的团体心理辅导和其他心理教育方式。团体心理辅导对同“命”的学生是非常适合的,这是共识,但对不同的“命”,采用团体辅导中何种形式,在中学阶段几乎没有人重视研究过,而我们这个课题最主要的使命便在于此。不同“命”的学生用哪种方式最能冲破心理障碍,获得阳光心态,使之健康成长并且持续有效。如何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提升寄宿制学生幸福感、解决环境适应不良、情绪调控等问题,如何提高中学生耐挫力等其他积极心理学方面的研究。

  2.重构全寄宿制学校校园文化形象,激发学生对寄宿生活和心理科学的兴趣,重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阳光灿烂、“坐而论道”的友好环境。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调查研究法:每学年利用心理问卷测试及调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健康状况、心理需求及参与辅导后的反馈等。

  经验总结法:每学期做好计划和总结,同时通过课题参与者对每项实践活动阶段性进行总结和经验交流,以便不断改进和进行理论提升。

  观察及个案分析法:观察团体心理辅导里的个体,收集个体问卷调查反馈信息,通过一些典型案例的剖析、积累,寻找预防的措施和矫治的经验。

  实验研究法:在每个年级各选两个班级分别作为实验对照班级,进行对比实验,另外对参与专题实验辅导和非辅导的学生也可进行实验对比。

  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的所有参与者都在各自的教学工作中进行相关研究。一方面通过具体的教育实践提出研究问题,另一方面又通过具体的实践进行研究与探索并不断总结经验。在工作中研究,在合作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认识,以理性的认识指导实践,不断推进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逐步形成较成熟的研究成果。

  七、课题人员分工

  课题负责人:高德群、黄晓军

  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课题组核心成员

(不含主持人,限填10人)

姓名

工作单位

专业技术职务

研究专长

课题组中的分工

陈仲刘

启东市第一中学

特级教师

教育

管理

课题指导

傅 宏

南京师范大学

教   授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心理学

课题指导

陈健梅

启东市宣传部

市社科联主席

心理学博士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心理学

课题指导

课题研究

宋凯东

启东市第一中学

中教高级

教育

管理

课题指导

朱海兵

启东市第一中学

中教高级

物理

科技

课题指导

刘雨忠

启东市第一中学

中教一级

数学

管理

课题指导

 

付小彬

南通市教育科学发展中心

中教高级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语文

心理

课题指导

课题研究

胡春美

启东市教育局

中教一级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语文

心理

课题研究

陈晓慧

启东市第一中学

中教一级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生物

心理

课题研究

收集材料

郁东飞

启东市第一中学

中教一级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化学

心理

课题研究

收集材料

  八、课题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2016年10月至2016年12月)写实验方案,建立健全课题组织机构,健全研究制度,加强宣传,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及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方法技巧,收集各地先进经验,开设校本心理课程,为课题研究作好充分准备。

  实施阶段:(2017年1月至2018的6月):切实转变教师观念,在理论和技术上全面把握“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原则,探索并努力创设全寄宿制高中学生健康的良好的心理环境,将团体心理辅导逐步渗透到学科教学和德育工作中,初步构建团体心理辅导模式,建立实验课题资料档案,做好阶段性实验总结,开展阶段性实验心得体会交流,撰写阶段研究报告。

  进一步将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方法在学科教学中和德育中渗透应用,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提高心理辅导的效果;以团体心理辅导的理念和方法开展学生团体专题辅导训练,以朋辈心理辅导互助拓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和体系;抓好实验过程的管理,积累实验过程的素材,做好结题的准备工作。

  结束阶段(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积极做好总结验收工作。编辑“启东市第一中学团体辅导课校本教材”,“启东市第一中学团体心理辅导论文集”,写出结题报告,为做好推广工作和开展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九、课题成果及完成时间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阶段成果(限5项)

开题报告

报告

2016年10月

论文(三篇以上)

论文

2017年—2019年6月

工作报告

报告

2017—2018年

团体心理辅导优课实录

视频

2017—2018年

 

 

 

最终成果(限3项)

研究报告

报告

2019年9月

启东市第一中学团体辅导课校本教材

专著

2019年9月

  十、研究保障条件

  本课题组成成员均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心理健康研究的,第一主持人高德群校长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在社区、学校各地进行近百场的讲座,做个案咨询200个人次,有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经验,在省级杂志发表论文10篇;第二主持人黄晓军2007年取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学10多年,从“十五”到“十二五”共申报研究心理健康相关的课题四个,在学校和其他各类单位心理健康讲座500多场,个案咨询近1000多人次,相关论文发表近10篇;核心人员陈仲刘是省特级教师校长,有多年学校管理教育经验,发表论文30多篇,宋凯东等人参与多项省和南通市十一五教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共有6位具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教师参与课题的实施与研究。

  课题组核心人员中,还邀请了校外省级心理教育方面的专家傅红教授以及市级心理学教科研方面的陈健梅专家与符小彬、胡春美等心理教育专业老师。有一半以上的中学高级教师组成,队伍技术力量强大。

  为使课题研究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学校将建立课题运作管理制度,总课题组活动每月不少于一次。各学科予课题组活动与业务学习相结合,每周一次。适当减少课题组同志的其他事务性工作,保证各项工作协调到位。

  本课题的研究,先期已积累较多有关数据材料,并已编写校本教材《启东市第一中学心理教育》。开展学术研究、调研已经有了充分保障。课题组所在学校承诺将为课题组有关成员完成课题提供一切可能的物质和时间保证,并同意承担本项目的管理任务和信誉保证。

  学校承诺将为课题投资经费5万元。

  课题拟于2019年10月前结题。

相关公告

启东市第一中学

地址: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江海南路158号  电话:0513-83391008
传真:0513-83391007  邮箱:qdsdyzx@163.com
 Copyring © 2020 启东市第一中学版权所有  苏ICP备15013668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南通

启东市第一中学

微信公众号,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