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化学学困生学习行为的矫正策略
江苏省启东市第一中学 226200 陈忠兵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学困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学困生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较为吃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帮助学困生克服学习困难、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应该引起化学教师的深入思考。从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入手对于学困生学习行为进行矫正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分析学情,注重因材施教
学困生在接受化学知识上存在着一定困难,教学进行的初始阶段,教师应对学情进行分析,主要包括课程的重难点、学困生的基础水平和容易产生思维障碍的点。在教学的开展过程中要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困生的接受能力设计低层次的教学任务,符合学困生的思维特点,激发学困生的探索欲望。
例如,在进行“铜与浓硝酸的反应”时,本节课的重难点在于掌握铜与浓硝酸的反应以及化学方程式。学困生基础薄弱,容易将铜和硝酸的反应理解为活泼金属和酸的置换反应,对于反应的认知不够,铜和浓硝酸反应方程式的配平也是学困生的一个思维障碍点。根据学情,教师开展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首先复习金属活动性表和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帮助学生克服由于理解失误所产生的问题;其次提出惰性金属铜能否与浓硝酸反应的问题,帮助学困生打破惰性金属不能与铜反应的经验认知;接下来展示铜和浓硝酸的实验并对反应生成物进行验证,帮助学困生认知铜和浓硝酸的反应过程;在化学方程式配平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配平,并针对学困生出现错误的点进行讲解。
因材施教的教学行为能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针对学生的薄弱点进行重点突破能够打破学困生的障碍心理,促进学困生积极开展探究理解。通过一层层的教学开展,学困生的思维逐渐明晰,对于化学反应的理解更为深入。
2.及时归纳,注重学思结合
高中化学的知识点较多,学困生产生学习困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对于繁多的知识点掌握不透彻,处理化学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思维混乱,学习化学的信心逐渐降低,产生认知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进行知识梳理,帮助学困生建立化学知识点的联系,引导学困生进行主动思考,做到“学”与“思”结合,不断提高认知能力。
例如,在进行“化学平衡移动”一节时,教师在课程结束后要对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进行归纳。在教学中,教师对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进行逐个探讨,而在学困生脑中形成的则是混乱复杂的知识点,在面对化学问题时,学生心中的知识点杂乱无章无法抽取重点解决问题。对此,教师在课后进行归纳。
知识归纳:按照化学平衡移动时的速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速率不变,代表为不改变容积冲入稀有气体;第二部分为化学反应速率改变,根据此又可以按照平衡是否移动分为两部分,平衡移动的典型有三个分别为改变浓度、压强、温度,平衡不移动的典例有两个分别为使用催化剂或改变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的压强。
通过归纳,教师清晰的将化学平衡移动的知识框架搭建出来,学困生在进行问题思考时只需要按照教师归纳的内容进行对应即可。在归纳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做到边学边想,将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化为学困生的知识体系。
3.巧借模型,注重形象理解
高中化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困生在接受化学知识的过程中不能采用抽象的思维来思考化学问题成为他们学习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建立形象化的模型帮助学生理解,通过搭建抽象和形象之间的桥梁,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并能够通过形象化的模型进行思维拓展,提高化学的应用能力。
例如,在进行“甲烷空间构型”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借助球棍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在接触有机化学时,学生常常用到的是电子式和结构式,这些结构图都是平面性的。学生对于甲烷的结构是对称的这个问题产生质疑,从而对于接下来“结构决定性质”理解产生障碍。
模型采用:教师在班级展示甲烷的球棍模型,帮助学生认识到构成甲烷的原子是按照正四面体排列的。在后续过程甲烷与氯气的反应中能够理解出为什么是氢原子与氯原子产生取代而不是碳原子,同时也能够理解四个氢原子的等价性。在学习其后乙烷等有机物的学习时,也能够建立球棍模型,并通过结构对性质进行猜测。
化学模型能够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在模型建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困生进行自主操作深入理解。缺乏必要的抽象思维能力是学困生的一个特点,模型建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也有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形成。
4.改善教法,注重课堂效果
随着教育教学的深入开展,各种教法也层出不穷,每种教法都有其优势,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多种教法融合到教学中,促进学生理解。教法的设计要依赖于课堂效果,在课程开展中,教师要根据学困生的课堂行为反馈及时调整教法,做到活用教法、服务课堂、促进学困生发展。
例如,在进行“原电池”一课的学习时,教师可以综合多种教法开展教学。原电池是电化学的第一节,学生此类的内容还不熟悉,平铺直叙的教学方法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探讨热情,综合多种教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教学设计:首先利用通过火力发电进行情境引入,帮助学生认识火力发电和化学能发电的差别,回忆电池的相关内容引入本节课教学;接下来设计铜片和锌片放入稀硫酸的实验,与铜片芯片接导线放入稀硫酸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现象开展课堂讨论,书写离子方程式,并观察电子转移的变化;最后对原电池的特点进行总结。
在教学中,教师采用了情境教学法、比较教学法、实验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和总结法,多个教法综合使用对于吸引学困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困生开展探究,引导学困生参与到教学中有重要意义。
学困生学习行为的矫正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在教学中从学困生产生困难的原因入手设计教学活动对于矫正学困生学习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教师注意“教”和“学”的关系,为学困生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引导学生从“困”向“优”发展。
本文发表《理科考试研究》2016年12月
相关公告
地址: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江海南路158号 电话:0513-83391008
传真:0513-83391007 邮箱:qdsdyzx@163.com
Copyring © 2020 启东市第一中学版权所有 苏ICP备15013668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南通
微信公众号,请关注!